最新教友年主日彌撒活動

最新教友年主日彌撒活動

2012/11/25

2012年11月份聖艾智德團體介紹及信仰分享

Paul 王迺森兄弟
 
Eugenia 崔麗儀姊妹

聖艾智德團體成員與神父合照
 
聖艾智德團體成員向教友介紹,
及呼籲教友簽名支持世界城市廢除死刑

2012/11/24

聆風樂禱

主辦:聖神修院

日期:
2012年1月28日、2月25日、3月24日、4月28日、5月26日、6月23日、7月28日、8月25日、9月22日、10月27日、11月24日 (每月第四週星期六)

時間:
下午 2:45 至晚上 9:15

地點:
香港仔黃竹坑惠福道六號

連結:
有關詳情

2012/11/18

2012年11月份「教友年」主日培育VCD

來跟隨我!(谷1:17) ─ 召叫、共融、使命團體如何從體驗、服務中成長──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 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多年前我曾出任堂區的議會幹事,當年正值堂區成立四十週年的紀念。堂區議會為隆重其事,特別成立了一個籌委會負責籌備和推廣一整年的慶祝活動。在第一次的籌委會議上,委員們都提出了不少慶祝活動的建議,例如聚餐、大旅行、文娛比賽、晚會等等。有一位委員卻提出應舉辦一些信仰培育和愛德服務的活動;他更引用上述的一段聖經,說明耶穌就臨在於所有貧窮和弱小者身上。他相信耶穌更希望我們在弱小者身上認出祂、服務祂。他的建議立刻得到大部份與會者的贊成,結果我們將慶祝活動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聯誼和康樂活動,有綜合晚會、攝影比賽等;第二類則包括信仰培育、關社和愛德服務。大會並通過成立不同的專責小組負責籌備事宜。

一年過去,不少愛德服務和福傳活動,包括探訪露宿者、平安夜醫院報佳音、長者體檢、佈道大會、街頭福傳、探訪老人院和仁愛之家等都順利進行。在檢討和慶祝會上,大家都表示這些活動十分有意義,儘管參與的人數遠比不上參與聯誼活動的數目,但為參加者卻有很深的體會。他們親身體味到耶穌就是那麼近、那麼真實,祂就在他們所接觸的最少的弟兄姊妹當中。此外,因着這次「新」的慶祝方式,為堂區團體帶來活生生的信仰實踐經驗和體會,對愛德和信德有新的發現、新的領會。

一位參與了服務的年輕善會會員分享了她的經歷和感受。她在探訪長者時,接觸了一位獨居的老婆婆。她分享說:「在活動前我們都接受了一些基本探訪長者技巧的訓練。但那位婆婆是說潮州語的,我和她相處了半個多小時,也聽不懂她的說話,只好不斷地點頭回應。到了離開時,我向婆婆說出了我是基督徒,我會為她祈禱,祈求天主祝福她;並期望再次來探訪她。這時我看見她哭了,並不斷向我說:多謝多謝。我心中十分感動,有著依依不捨之情,但也充滿著因愛和分享而帶來的平安和喜樂。我頓時領悟到天國就離我們這麼近 - 何處有仁,何處有愛,天主必常在。這次經驗使我重新反思信仰和生命的問題,究竟甚麼才是生命中最有價值和最值得追求的事情呢?現在我希望可以更善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與身邊的人分享主的平安和喜樂。我也要多謝各位堂區議會幹事無私的奉獻,為我們籌備了這麼多愛德服務的活動。人總是軟弱的,但若有團體的推動、統籌和支持,則可鼓勵更多兄弟姊妹參與愛德服務和明白箇中的意義。」

原來團體的服務不單是天主給我們實踐愛德的機會,也是建立與主、與人更深入的關係的途徑,並藉著服務和經驗的分享,使我們反思生命,反思人與人、人與世界及人與天主的關係,因而使自己的信仰更趨成熟,更能活潑地於生活中流露出來。

反省和建議:

實踐愛德和傳揚福音,是每一位基督徒領受入門聖事後本有的使命,我們是否時常在生活中履行這使命呢?
基督徒團體需要帶領其成員實踐愛德及傳揚福音,這是團體的目標和使命。團體是否在這點上給予成員足夠的培育 及支援?
堂區議會有否為教友提供實踐使命的渠道,例如舉辦福傳活動、關社及愛德服務等?
建議堂區及信友團體除了鼓勵教友們多做福傳和愛德服務的工作外,更應每年最少一次,以團體的名義,參與或自行籌備福傳和愛德服務的活動,並在活動後讓成員彼此分享其中的經歷和感受。

聖經默想:
弟兄相愛之情應當常存。不可忘了款待旅客,曾有人因此於不知不覺中款待了天使。你們應懷念被囚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被囚禁;應懷念受虐待的人,好像你們也親身受了一樣。(希13:1-3)

2012/11/10

2012年11月份「教友年」信仰分享

慕道班導師 - Lucia 區蕙英姊妺
 
多謝劉神父給我一個機會﹐再一次反省自己的信仰﹐及成為慕道班導師的歷程。回想起來﹐這是我一個出谷的過程﹐是我在信仰上的突破。雖然當了那麼多年教友﹐從沒想過會教慕道班﹐因為我不一個喜歡講話的人﹐尤其在團體中﹐我只喜歡聽。
從前總是沾沾自喜──我沒有失落信仰啊!其實只是主日參與感恩祭﹐間中參與堂區活動﹐僅此而已。就算被邀請加入善會﹐總有理由婉拒。

我在天主教學校任教﹐工作上曾遇到很大的沖擊﹐記得在幾乎兩年的折騰中﹐焦慮中﹐每晚半夜會突然驚醒﹐恐懼第二天的來臨﹐恐懼在工作中要受的磨爛﹐每天都像驚弓之鳥。當中問了天主許多為什麼﹐為什麼教友的教育工作者會是這樣的、這是怎麼樣的教友﹖怎麼樣的教會﹖天主教教育又是什麼﹖‥‥﹐甚至問為什麼人的私慾、權力會讓人和事變得如此醜惡‥‥等﹐原來我對教會、信友有期望﹐當中沮喪之情別人又如何能理解呢﹖這是沒有答案的問題。

反省下來﹐發覺不要問為什麼﹐而是問這是什麼﹖原來這個谷底是我的另一個出谷﹐在祈禱中靠着天主的恩寵、聖神的助佑、聖母聖若瑟的陪伴﹐當中當然不乏家人的支持﹐我跨過低谷﹐沒有了天主﹐今天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的可能不是我。

事情告一段落後﹐我毅然報讀教理班﹐這是我的第一個突破﹐最初目的只是想增值自己﹐學一些新方法去教導學生﹐沒想過教慕道班。誰知畢業後﹐竟被堂區修女游說﹐在堂區教青少年慕道班。當初有點不知所措。因為我不是一個善于辭令的人﹐又是一個慢熱的人。如何去教呢﹖我能嗎﹖天主又在捉弄我嗎﹖由於修女的誠意﹐答應試試﹐事實上真的感謝天主揀選了我。同事們、朋友們知道我教慕道班﹐都關心地問:你花那多時間、體力﹐既工作又教慕道班﹐能應付嗎﹖我告訴他們﹐在過程中﹐縱然有沮喪的時候﹐然而也有甘飴的時刻﹐那就是從自己的不足中學習彼此接納、共融、放下 ──我體會到只有空虛自己﹐才能接納他人﹐這是很大的得著。真的﹐神貧的人是有福的。(瑪5:3a)

到了今天我已當了18年傳道員﹐正正是耶穌在路加福音18章27節所說的「在人不可能的﹐在天主是可能的。」所謂「自墮網中」18年﹐不算短﹐但比起堂區有些傳道員﹐如梁姑娘﹐18年又算什麼一回事﹐真的佩服她﹐也感覺到神父和慕道團對她的尊重。於是我想起厄厘亞先知對寡婦說:「天主這樣說:『直到上主使雨落在這地上的那一天﹐缸裡的麵﹐決不會用完﹐罐裡的油﹐也決不會少。』(列上17:14)」。

天主給我們自由﹐讓我們回應﹐如果願意﹐我們所需的將不虞匱乏﹐甚至百倍賞報(瑪19:29)﹐這是很好的見証。 我們白白得來的﹐白白分施。(瑪10:8b)這句話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這點也是我在當傳道員的過程中體驗到的﹐堂區主保聖保祿宗徒在格林多人前書這樣說過:「我若傳福音沒有甚麼值得誇耀的‥‥﹐我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格前9:16)。這當然是個人選擇﹐上主沒有要求我們如何回應。不過﹐提到傳福音﹐人人都說難﹐這個也是我最初的信念﹐因為福傳﹐沒有靈丹妙藥﹐可幸有天主的引領﹐聖神的助佑﹐原來不用那麼害怕的。(伯前4:7──將你們的一切掛慮都託給祂﹐因為祂必關照你們。)

不傳福音是不是有禍我可不知道﹐但傳福音有幾多福我卻感受良多。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為教慕道班﹐裝備自己﹐我參加不同類型的信仰培育課程、靈修課程、人格成長課程‥‥﹐從中原來最得益的反而是我自己。若不是作為慕道班導師﹐我會否這樣選擇﹐是未知數。

其實與其說引領慕道者認識信仰﹐倒不如說在接觸不同慕道者追尋信仰的歷程上﹐我完全感受到上主所說的每個人是獨特的。從他們的生活經驗、體驗、他們的改變﹐歸依﹐反而豐富了我的信仰、豐富了我的生命。所以﹐更好地說是他們不斷的助我深化信仰﹐助我成長。每次在他們領洗的時刻﹐給我的那一份觸動、那份熱淚盈眶的喜悅﹐又豈是別人所能體會的呢﹖

實際上﹐作為慕道班導師的我﹐不是失去、付出多少時間、精力﹐而是我得到的不是任何升斗可量的恩寵:信仰紥根、人變積極、平和‥‥。是以我經常提醒自己﹐只要依賴上主﹐那麼有甚麼值得擔心的呢!因為離了上主﹐人便一無所能。

上主﹐你從永遠就是我的依靠﹐願主的恩寵常在!主佑!

2012/11/04

普世救恩

「究竟天主教徒死後是否一定可以上天堂,而非天主教徒就一定不能呢?」梵二文獻《教會憲章》對這些問題,提供了確切的答案:得救的惟一中保和途徑就是基督,所以一個人如果明知天主藉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天主公教為得救必經之路,而不願加入,或不願在教會內堅持到底,即不堅守愛德、身在教內而心在教外,那麼,教會認為他的得救存有困難,最終要看天主的意願了。然而,那些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的人,卻誠心尋求天主,並按照良心的指示,去度直正良善的生活,教會按照天主的啟示,認為他們是可以得救的!
天主是愛,「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不過每個人得救的途徑未必是相同的。在《瑪竇福音》第25章所記載的公審判中,當耶穌基督光榮再來時,祂會以愛作為公審判的準則,如牧羊人分開綿羊和山羊般,將義人和惡人分開,並給義人永生及惡人永罰。十一月為煉靈月,我們要特別為在煉獄中的亡者向天主祈禱,希望他們能早日煉淨完自己的靈魂,上天堂永享福樂
也許有些人會疑惑:既然做好人也可得救,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受洗成為基督徒呢?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做好人固然重要,但能夠認識生命的主宰,回應祂的邀請,與祂建立一份親密的關係是很重要的。更何況人在罪惡的氛圍下,容易軟弱跌倒,單憑自己的良心去生活,有時未必清晰可靠,但受洗歸於基督之後,卻可按照天主的旨意、基督的教訓、福音的精神和教會的訓導,作為絕對明確的指引,真真正正過一個聖善而充滿愛的生活。就正如《天主教教理》所述:教會是至公的,宣講完整的信仰,擁有和施行圓滿的得救方法!

耶穌明白我們的需要,但不願意我們因為得救的問題而感到困擾,因此當人問祂「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時,祂只回答說:「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罷!」(路13:22-24)。由此可知,基督徒首要做的,就是活好現世的生命,按照天主的聖意、基督的訓示和信望愛的精神,走成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