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友年主日彌撒活動

最新教友年主日彌撒活動

2011/03/20

教友年第三次公開講座

主題: 「邁向一個整合的基督徒生活─祈禱、禮儀與服務」

日期: 2011年3月20日 (主日)

時間: 下午2:30-5:00

地點: 香港堅道明愛禮堂

主講: 蔡惠民神父 楊玉蓮教授回應

主辦: 教友年專責小組

連結有關詳情

內容: 祈禱、禮儀與服務是基督徒生活的三個相連和互相緊扣的幅度。講者藉著這三個幅度來指出如何度整合的基督徒生活,好能緊緊的跟隨主耶穌基督,回應天主對我們的召叫。約二百人出席。

A. 禮儀與祈禱

在梵二會議前的五十年裡,教會內出現了耶穌會和本篤會的靈修之爭。背景是教會的禮儀被介定為外在的儀式,清晰的禮節。

耶穌會希望能將個人的默觀因素加進去。本篤會則希望以教會的幅度來補充,禮儀是基督奧跡的延續。

梵二《禮儀憲章》指出禮儀則是教會生活的「泉源和高峰」,將兩者整合。不過,梵二後禮儀改革多著重儀式的改革。例如:語言、經文、祭台等等。忽略了真正的基督徒生活的改革。

梵二前的禮儀與靈修依然故我。核心的問題是天主教會一直以來忽視生活的禮儀(Liturgy of Life),這是一切禮儀行動的模型。團體的禮儀行動和個人的默觀無法整合,除非是基於生
活的禮儀。

生活的禮儀就是基督在生活中的逾越奧蹟。耶穌不是死在聖殿,而是死在聖殿外。那裡有基督的死亡,那裡便是真正的禮儀和教會,也是基督徒的真正祈禱。拉丁美洲解放神學就是以服務來整合禮儀靈修和服務,更新教會。拉丁美洲解放神學不是直接出於梵二,但卻是源於梵二的神學自由和教會思想。梵二的《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主張與世界交談,但這世界是第一世界,而不是第一世界所導致的不公義第三世界。因此,梵二的思想在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得到徹底落實。西方教會對《人類生命》和《人類發展》通諭有不同的反應。前者反應強烈;後者則冷淡。為什麼?

如果我們回到初期教會,教會生活是先有生活禮儀,才有禮儀的生活。新約很少用禮儀一詞,避免與舊約的肋未禮儀混為一談。聖經中的禮儀是生活的奉獻,耶穌就是這種思想的實現,所以他反聖殿、反僵化的禮節,強調以真理、以心神朝拜上主。

耶穌這種態度導致他的死亡,真實的奉獻。因此,如果禮儀、祈禱和服務是一個整體,服務應該是中心點,另外兩點是服務的個人化和教會化的表達。歷史上出現的神職主義和隱修主義,正是三者失衡的後果。

B. 祈禱與服務

在教會傳統中,祈禱是指被動的渴求尋找天主。而服務則是主動的尋找天主。兩者好像是互不相容的,更出現聖與俗之分。依納爵靈修是希望將兩者整合,出發點是十字架上的基督。其神學的理據是:
1. 基督身上已結合人性和天主性
2. 結合是通過虛空,特別是十字架上的虛空。
3. 十字架成了結合人性和天主性的交匯。

為此,捨棄是跟隨耶穌的條件。今天教會不缺乏熱心的祈禱,而是缺乏這種捨棄的精神。
亞巴郎的例子
梅瑟的例子
第一章:從解放神學看靈修 - 解放神學在梵二後復興十字架神學。這神學使教會的靈修與社會參與回到真正的根源。

C. 服務與禮儀

按新約聖經的使用:
- 禮儀可分為生活的禮儀和禮儀的生活。
- 梵二強調禮儀生活是生活禮儀的高峰與泉源。
- 但在聖經中,是生活的禮儀先於禮儀的生活。

禮儀生活的優先造成神職高於教會,忽略每一個教友都因洗禮而分享基督的司祭職,也忽略教友在日常生活中的見證。

生活禮儀的優先性是源於耶穌的人性先於衪的天主性。當教會一如耶穌為窮人而被壓迫、犧牲時,那就是耶穌的真實臨在。臨在於有血肉的貧苦中當中,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感恩祭。教會當然有禮儀生活的需要,但這禮儀生活不能抽離教會的頭- 那為窮人而捨身的耶穌。

教會是通過學習耶穌而成為一個訓導的教會。教會的神學發展慢慢強調耶穌的天主性而忽略衪的人性,造成所謂的世俗人性。不過,真正明白耶穌的天主性,必須從衪的人性入手。

中世紀的神學為了提醒我們耶穌的人性。強調:耶穌聖心、基督寶血、五傷等等。但那是從天主性出發的人性。

今天,如果我們發現這些敬禮失去意義,正因為教會的禮儀改革提倡生活的禮儀。傳統的耶穌聖心敬禮強調賠補耶穌所受的傷害。這傷害其實就在今天的最小的兄弟身上。這人性的耶穌就是我們的人性。衪告訴我們在這憂傷的人性上如何得到治療和復活。

2011年3月份「教友年」主日培育VCD

來跟隨我! (谷1:17)教友的靈修生活 ─ 按此收看VCD

「我們的天父,願祢的名受顯揚!」這禱文正指出了教友靈修生活的方向。

基督徒的生活總離不開與天主的關係及與人的關係。靈修就是人與天主相處之道,人與天主若然時常保持溝通,體會祂的慈愛,當能藉著聖神的引導轉化生活,愛主愛人,顯耀主名。

靈修生活除了祈禱、讀經、參與感恩祭、領受聖事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在生活中時刻意識天主的臨在,與主相偕,被主觸動。與主的交往,使我們察覺到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上主的恩賜,因而謙誠地將自己完全交付於主;然後,在不同的生活境況中,滿心愉悅地服務他人,以愛還愛。靈修生活深刻影響著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態度,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在祈禱中服務,在服務中祈禱,就是以實際的行動光榮在天之父,展現靈修的果實。

德蘭修女一生服務他人,照顧窮人之中的窮人。她建立的「仁愛之家」,每天接待無數有需要的病人、孤兒、無依及垂死者。她和修女們每天都要面對繁重的工作。儘管環境的挑戰,就是一天用上二十四個小時也應付不了,然而,德蘭修女還是堅持每天必須至少要用一小時朝拜聖體。她表示聖體聖事是她們工作的動力,愛的泉源,使她們以耶穌基督的愛去接待每一位需要她們照顧的人。因此無論工作有多忙碌及繁重,也不能把這靈修時間省掉。

很多人在寧靜的祈禱中感到渴睡,無法醒寤。的確,睡眠不足、飲食失調,缺乏節制、沉迷引人入勝的電子資訊和娛樂等,都是建立良好靈修規律的障礙。我們必須調校生活的節奏和優次,改善睡眠習慣和質素,調節飲食,使身心健康,精神飽滿,才能專注地投入於祈禱中。

靈修需要不斷的操練,且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使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

讓我們進入心靈內室,享受寧靜,體味與主相偕的時刻,一切只為了實踐這禱文:「我們的天父,願祢的名受顯揚!」

反省

我是否因為太忙而沒有時間祈禱、讀經,又或只是為盡責任而機械式的誦唸幾段禱文?
我是否每天都安排固定的靈修時間,靜下來與主獨處?
我是否時常在生活中沒有察覺天主的臨在?

改善靈修生活的具體行動
每天劃出固定的祈禱時間,在寧靜中與主相遇;早睡早起是良好生活的第一步,好的靈修生活也由這一步開始;一切從感恩開始,多謝主賜予生命、新的一天,求主祝福我這一天所接觸到的人和事,並為他人祈禱;以教友年祈禱小冊的禱文作早禱、午間禱及晚禱;感恩祭開始前十五分鐘到達聖堂,反思己過,潔淨心靈;勤領聖事,使能與主親密的結合,把主的愛帶給別人。

聖經默想
「我已將你的名宣示給他們了,我還要宣示,好使你愛我的愛,在他們內,我也在他們內。」(若17: 26)
「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 願你的名被尊為聖…」(路11:1-4)
「以聖詠、詩詞及屬神的歌曲,互相對談,在你們心中歌頌讚美主。」(弗5:19)
「這些人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並他的兄弟, 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 」(宗1:14)

2011/03/10

2011年3月份「教友年」主日信仰分享

宣領組 - Priscilla

劉神父,各位兄弟姊妹早晨,我是宣領組組員 - 花花,藉著今日的機會我很想與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信仰心路歷程 ,我在1993年的復活節領洗,對於我來說復活節對我非常重要,是因為復活節可以令我再一次獲得重生及反省的機會,重生的意思是舊我死去,讓新的我重新振作,積極繼續面對未來的新挑戰。

在領洗之後,適逢一個機會,有一位神父鼓勵我報讀護士課程,於是我就隨著天主的意思報讀了護士學校,在三年的護士生涯裏面,當中面對很多的困難和挑戰,但是我靠着天主賜給我的力量及智慧,我都能一一順利過關;當我畢業之後,天主又再給予我機會做一個手術室專科護士,做一個手術室的護士真的不容易,我要面對不同的專科手術以及各種各樣的儀器,我用了兩年時間來刻服,在這兩年,我每日失眠還有胃痛,每一次胃痛只有打止痛針先可以止痛,差不多每晚都要食葯才可入睡,真的很難像自己可以捱得到!

在這段期間我只有不斷祈禱,而只有祈禱我才可捱得過,曾經有一次,有一位醫生同事問我,你是天主教徒?當時我心裏第一句說話就是要感謝天主,這個心情實在難以形容,原來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能活出天主,這一件事上給予我很大的信心和鼓勵,其實做護士正好可以活出天主的大愛,每一日我都要照顧不同性別、不同種族、甚至罪犯,能夠放低所有仇恨而作出適當的愛和照顧,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以我深深體會到天主賜予我的力量,原來天主無時無刻都看着我,陪伴着我和照顧我。

在2009年的時候,我參加了保祿第一次傳教路線之朝聖團,天主又再一次召叫我,這次朝聖我發現自己的主保聖人—Priscilla,原來背負着很大的意義,這位聖人與保祿同行一起傳教,並擔起背負着傳教的使命,原來所有的事都是天主的安排,天主已召叫我作為衪的器皿,在上一年,有兩位同事問我有關慕道班的資料,我就隨心地介紹一下,過了不久,知道她們兩已成為慕道者,我真的很開心和鼓舞,而即將來臨的復活節,我將成為她們兩的代母,真的很開心;最後藉着今年的教友年,並結合眾教友的祈禱力量,我們身為天主的兒女,我好希望大家都能夠和我一起讓更加多的人感受到天主的愛和恩竉,主佑各位!

2011/03/06

聖教會給教友當守的五項規條

1. 教友在主日及當守的法定慶節應參與彌撒,停止有礙聖化這些日子的工作和業務。

2. 教友應至少每年一次領受修和聖事。

3. 教友至少要在逾越慶節時領受聖體聖事。

4. 教友應在法定日子遵守大齋和小齋。

5. 就是教友應各盡自己的能力,支持教會物質的需要。

《天主教教理》指出,這五項規條對教友的要求,是一個「最低而不可再少的限度」。我們作為天主鍾愛的子女,是否只滿全這些基本的要求便足夠呢?還是我們可以超越這五項規條的要求,更積極參與教會的禮儀生活和勤領聖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