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友年主日彌撒活動

最新教友年主日彌撒活動

2011/03/20

教友年第三次公開講座

主題: 「邁向一個整合的基督徒生活─祈禱、禮儀與服務」

日期: 2011年3月20日 (主日)

時間: 下午2:30-5:00

地點: 香港堅道明愛禮堂

主講: 蔡惠民神父 楊玉蓮教授回應

主辦: 教友年專責小組

連結有關詳情

內容: 祈禱、禮儀與服務是基督徒生活的三個相連和互相緊扣的幅度。講者藉著這三個幅度來指出如何度整合的基督徒生活,好能緊緊的跟隨主耶穌基督,回應天主對我們的召叫。約二百人出席。

A. 禮儀與祈禱

在梵二會議前的五十年裡,教會內出現了耶穌會和本篤會的靈修之爭。背景是教會的禮儀被介定為外在的儀式,清晰的禮節。

耶穌會希望能將個人的默觀因素加進去。本篤會則希望以教會的幅度來補充,禮儀是基督奧跡的延續。

梵二《禮儀憲章》指出禮儀則是教會生活的「泉源和高峰」,將兩者整合。不過,梵二後禮儀改革多著重儀式的改革。例如:語言、經文、祭台等等。忽略了真正的基督徒生活的改革。

梵二前的禮儀與靈修依然故我。核心的問題是天主教會一直以來忽視生活的禮儀(Liturgy of Life),這是一切禮儀行動的模型。團體的禮儀行動和個人的默觀無法整合,除非是基於生
活的禮儀。

生活的禮儀就是基督在生活中的逾越奧蹟。耶穌不是死在聖殿,而是死在聖殿外。那裡有基督的死亡,那裡便是真正的禮儀和教會,也是基督徒的真正祈禱。拉丁美洲解放神學就是以服務來整合禮儀靈修和服務,更新教會。拉丁美洲解放神學不是直接出於梵二,但卻是源於梵二的神學自由和教會思想。梵二的《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主張與世界交談,但這世界是第一世界,而不是第一世界所導致的不公義第三世界。因此,梵二的思想在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得到徹底落實。西方教會對《人類生命》和《人類發展》通諭有不同的反應。前者反應強烈;後者則冷淡。為什麼?

如果我們回到初期教會,教會生活是先有生活禮儀,才有禮儀的生活。新約很少用禮儀一詞,避免與舊約的肋未禮儀混為一談。聖經中的禮儀是生活的奉獻,耶穌就是這種思想的實現,所以他反聖殿、反僵化的禮節,強調以真理、以心神朝拜上主。

耶穌這種態度導致他的死亡,真實的奉獻。因此,如果禮儀、祈禱和服務是一個整體,服務應該是中心點,另外兩點是服務的個人化和教會化的表達。歷史上出現的神職主義和隱修主義,正是三者失衡的後果。

B. 祈禱與服務

在教會傳統中,祈禱是指被動的渴求尋找天主。而服務則是主動的尋找天主。兩者好像是互不相容的,更出現聖與俗之分。依納爵靈修是希望將兩者整合,出發點是十字架上的基督。其神學的理據是:
1. 基督身上已結合人性和天主性
2. 結合是通過虛空,特別是十字架上的虛空。
3. 十字架成了結合人性和天主性的交匯。

為此,捨棄是跟隨耶穌的條件。今天教會不缺乏熱心的祈禱,而是缺乏這種捨棄的精神。
亞巴郎的例子
梅瑟的例子
第一章:從解放神學看靈修 - 解放神學在梵二後復興十字架神學。這神學使教會的靈修與社會參與回到真正的根源。

C. 服務與禮儀

按新約聖經的使用:
- 禮儀可分為生活的禮儀和禮儀的生活。
- 梵二強調禮儀生活是生活禮儀的高峰與泉源。
- 但在聖經中,是生活的禮儀先於禮儀的生活。

禮儀生活的優先造成神職高於教會,忽略每一個教友都因洗禮而分享基督的司祭職,也忽略教友在日常生活中的見證。

生活禮儀的優先性是源於耶穌的人性先於衪的天主性。當教會一如耶穌為窮人而被壓迫、犧牲時,那就是耶穌的真實臨在。臨在於有血肉的貧苦中當中,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感恩祭。教會當然有禮儀生活的需要,但這禮儀生活不能抽離教會的頭- 那為窮人而捨身的耶穌。

教會是通過學習耶穌而成為一個訓導的教會。教會的神學發展慢慢強調耶穌的天主性而忽略衪的人性,造成所謂的世俗人性。不過,真正明白耶穌的天主性,必須從衪的人性入手。

中世紀的神學為了提醒我們耶穌的人性。強調:耶穌聖心、基督寶血、五傷等等。但那是從天主性出發的人性。

今天,如果我們發現這些敬禮失去意義,正因為教會的禮儀改革提倡生活的禮儀。傳統的耶穌聖心敬禮強調賠補耶穌所受的傷害。這傷害其實就在今天的最小的兄弟身上。這人性的耶穌就是我們的人性。衪告訴我們在這憂傷的人性上如何得到治療和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