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友年主日彌撒活動

最新教友年主日彌撒活動

2012/12/30

泰澤祈禱日營

主辦思維靜院依納爵靈修中心

日期2012年1月29日、2月26日、3月25日、4月29日、5月27日、6月24日、7月29日、8月26日、9月30日、10月28日、11月25日、12月30日(主日)

時間下午1:30至晚上8:30(亦歡迎選擇安排繼續留宿)

地點長洲思維靜院

內容: 個人安靜、文章選讀、歌詠練習、泰澤共融祈禱(晚飯後舉行)

連結有關詳情

2012/12/29

2012年12月在德謙和會(教友監獄福傳組織)介紹及信仰分享

袁瑪莉姊妹

Dominic 盧日昌兄弟

James 李錦榮兄弟 
 

教友年每月退省

主辦﹕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

日期:2012年舉辦六次,分別為2月25-26日、4月21-22日、6月23-24日、8月18-19日、10月20-21日、12月29-30日(星期六至日)

時間:下午 4:00 至翌日下午 4:00

地點:舂磡角香港天主教靜修院

連結:有關詳情

2012/12/16

2012月12月份「教友年」主日培育VCD

來跟隨我!(谷1:17) ─ 召叫、共融、使命
投身和珍惜──



轉瞬間,今年的信仰培育資料咭已到最後一期。這刻正是將臨期的開始,踏入新的教會禮儀年。讓我們一起回顧今年內與大家介紹過有關信仰小團體的一些重點。

首先在年初,曾以一個真實的皈依故事說出參加信仰小團體使人的信仰及行為有所改變,這反映信仰小團體對基督徒信仰的陶成、使之開花和結果是非常重要的。接著,在其後數次的內容中,向大家介紹信仰小團體之所以能夠發揮其功能是有賴它的特質,即:1) 以基督為中心 – 團體是因著基督的原故而團聚和宣講福音;2) 以聖言、聖事、祈禱為滋養 – 幫助我們在工作、家庭和生活當中活出聖言;3) 彼此分享、支持 – 渡共融的團體生活,並透過服務他人為主作見證。

假如隨意在堂區訪問一位教友:「信仰團體對教友信仰的培育和扎根是否重要呢?」我想他必定答:「是重要的」。但可惜的是現時大多數教友都沒有參加信仰團體。可能回答問題的那一位,都不是信仰團體的成員呢!當然這現象的出現有許多因素,最常見的是:找不到合適的團體,或沒有時間,等等。為甚麼我們「知道」信仰團體的重要,但卻「不願意投身」呢?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非常受學生愛戴的男老師,他每年聖誕節都收到很多學生和家長送給他的禮物。已當了二十多年老師的他,每年看見一個個、薄薄的長方形禮物盒,就知道這禮物是領呔。如是者,他衣櫃裏的領呔多得很,以至當他再收到長方形盒子的禮物時,都懶得打開,隨手掉進衣櫃裏便算了。直至有一天,他要參加侄兒的婚禮,記起了衣櫃裏的新領呔。他隨意打開一盒還用花紙包著的禮盒。意外地,在他眼前的並非領呔,卻是一隻非常名貴的古董錶!那時,他才後悔那麼遲才發現這「寶藏」,過去卻沒有好好的珍惜呢!試想想,這故事為我們帶來甚麼反省和啟發呢?

經驗告訴我們:基督徒的信仰成長需要信仰團體的幫助。尤其在現今的社會當中,面對各種生活的挑戰,要認識信仰和把持信仰,團體的同行及支持是十分重要,更何況我們有傳教的使命,需要彼此的合作和共同的努力。那麼,我們不要再停留在「知」的層面,大家就該「投身」,打開這份「禮物」,好好的「經驗」和發現它的「寶」!

最後,請不要忘記,耶穌召叫門徒與他一起生活,向他們講述天國的道理,也正正向我們指出一個事實:他的意願是召叫我們成為信仰團體,一個共融的,為他作宣講和見證的基督
徒團體 – 教會。信仰團體生活是基督徒不可缺少的一環,你對它有多少體味?多少珍惜呢?

封面圖片:EUCHARIST•SACRIFICE•THANKSGIVING•MINISTRY
Designed at Turvey Abbey
©1994 Pauline Books & Media, UK

「教友年」通訊(第十期)

從2011 到12 年的教友年裡,我們透過不同的活動和培育途徑,反思自己作為教友的身份,加深對「先知、司祭、君王」三重職務的委身,來回應耶穌基督對我們作出「來,跟隨我!」(谷1:17)的召叫和邀請。這是我們對領洗時所作出的承諾重作確認...

詳情大家可於網上下載本期教友年通訊閱覽!

「教友年」大匯演

日期:2012年12月16日 (主日) 下午3:00

地點:亞洲國際博覽館(毗鄰香港國際機場)

主辦:教區教友年專責小組

活動:大滙演將分為三部份進行。首先是回顧與感恩 – 播放短片,內容是不同單位在過去兩年教友年的事工。聚會籌備小組邀請各堂區及團體提供在過去教友年內舉辦的活動的片段,剪輯後在聚會中播放。

第二部份是從七件聖事中,以生活去讚頌上主。

第三部份經驗普世教會,即場與幾個海外團體網上連線分享。各項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博覽館可容納一萬二千多人,大會將預留三千至四千坐位給教育界,其餘可供堂區教友入座。場地設有旅遊車和私家車停車場,亦有地鐵特惠票發售,以方便教友到場參與。

2012/12/08

2012年12月份教友年信仰分享

堂區牧民議會幹事 - Angela 劉喜燕姊妹

神父,各位教友,你們好!我是Angela,跟大家分享信仰經驗。

我要在此感謝一個使我信仰成長的人,那就是我的囡囡。我一出生便已領洗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但我不是經常返教會的教友,係年青的時代,我只是掛著天主教徒的身份,在聖誕節和復活節等大節日,才參與彌撒。直到我婚後女兒出生,她長大後我才帶她返主日學,心裏希望女兒認識天主乖乖地成長,但自己卻只是參與彌撒,目的是為陪伴女兒,可說是一種親子的心態…

某一天,女兒對我說:「媽媽,主日學邀請教友做導師,你不如幫手教小朋友啦!」面對女兒的邀請,當時我用很多藉口去拒絕,但是她對我這樣說:「主耶穌為我們犠牲了性命,你為甚麼不為祂做些事?」待我靜一靜,想想自己從沒有參與教會的事務,沒盡過作教友的本份,一來抱著嘗試的心態,二來我也十分喜歡天真活潑的小朋友,於是我加入了主日學導師的行列。天主藉著我的女兒向我作出邀請!

最初,在主日學基礎班我做助教協助導師照顧小朋友,其後有了信心便擔任主日學導師。說起來真的要感謝在基礎班的Monica和Paris,從她們身上不單學懂了如何用活動教學的方法,去讓小朋友開心上主日學及認識主耶穌,而且還明白我們要用心去愛錫小朋友,以身作則與家長同行去培育小朋友的信仰。而我在不知不覺間投入了這個堂區,每主日帶著女兒上主日學,自己參與主日學的工作,看見小朋友活潑地上課,感覺十分開心!同時,我亦融入了主日學導師的團體中,彼此為培育孩童的工作一同努力,也令我對團體有了歸屬感。

去年,堂區牧民議會要選舉幹事,天主又藉著弟兄姊妹們的邀請,召叫我更進一步投入教會,為主服務作見証,於是我也鼓起勇氣嘗試參選,結果我當選為事務組幹事。現在我除了要擔任主日學導師一職之外,亦要在堂區做事務組的工作,其實是十分忙碌,但是我卻十分樂意去承擔,現在我和其他幹事一同開會,一同籌劃堂區的福傳工作,我感到天主一步一步的帶領我歸向衪!回想起來,媽媽讓我一出生便領洗,已是給了我最珍貴的禮物!天主又透過近人作工具,透過女兒的邀請,弟兄姊妹們的互勵互勉,好讓我能在堂區工作,有機會以服務見証天主的臨在,讓我由一個冷淡的教友轉變至現今投入堂區服務的教徒,我真是有福,感謝天主給我這份恩寵!


堂區牧民議會幹事 - Monica 李錦芳姊妹
 

2012/12/02

教會禮儀年及聖經主日


「禮儀年」是教會所訂的年曆,以紀念耶穌基督的救贖工程為基礎。教會在一年的禮儀週期內, 帶領信友從不同層面,經驗和慶祝基督的逾越奧蹟,因此禮儀年由迎接基督誕生開始,至其受洗、公開宣講、受難、死亡、復活、升天,以及聖神降臨為一週期,當中最重要的兩個時期為「聖誕週期」和「復活週期」。「聖誕週期」包括將臨期和聖誕期,以「主受洗節」為結束,而「復活週期」則由四旬期、逾越節三日慶典至復活期,以慶祝聖神降臨的「五旬節」為止,其他時段則稱為常年期。到了「基督普世君王節」後的星期六,便是禮儀年的結束,象徵我們期待基督的光榮再來,永遠為王。

禮儀年以將臨期第一主日為開始,這個主日又稱為「聖經主日」,提醒我們要重視聖經,因為聖言正是我們信仰的核心,正如梵二文獻《啟示憲章》第25條所述:基督徒要多閱讀聖經,去學習「耶穌基督高超的知識」(斐3:8)。天父願意向世人啟示祂的慈愛和救恩,於是默感了人將祂的說話記錄下來,叫人遵守祂的誡命,引領人建立豐盛的生命,獲享救恩。

聖經是由七十三卷書所組成的,其內容分為舊約和新約兩大部份。前半部的四十六卷書為舊約,是天主親自跟以色列這個特選民族交往的經過,是為準備基督降生的時期,而後半部的二十七卷書則為新約,乃記載耶穌基督降生後拯救人類的工程。舊約是天主以牛羊的血,與以色列子民所訂立的盟約,而新約則是耶穌基督以祂的寶血,與全人類訂立之盟約。舊約為準備新約,而新約為滿全舊約,使我們全人類也能認識天主偉大的救恩,所以聖經又稱為人類的「救恩史」。

今年九月,思高聖經學會的創辦人,即方濟會的雷永明神父,被教會列入真福品。雷神父一生致力於將聖經翻譯成中文,使我們中國人可以直接閱讀聖言,真值得我們敬佩和感激!其實,在每次參與感恩祭時,我們聆聽到的三篇讀經,即一篇舊約、一篇新約和一篇福音,其內容既有連貫性亦彼此呼應,能指導我們的信仰生活,是我們一個星期中的精神食糧,而第二篇的新約讀經,更給我們具體的生活提示。教友要努力度一個充實的聖言生活,即是說:以聖言指導生活,以生活印証聖言、分享聖言。這樣,聖言便能成為我們「步履前的明燈、路途上的光明。」(詠119:105)

2012/11/25

2012年11月份聖艾智德團體介紹及信仰分享

Paul 王迺森兄弟
 
Eugenia 崔麗儀姊妹

聖艾智德團體成員與神父合照
 
聖艾智德團體成員向教友介紹,
及呼籲教友簽名支持世界城市廢除死刑

2012/11/24

聆風樂禱

主辦:聖神修院

日期:
2012年1月28日、2月25日、3月24日、4月28日、5月26日、6月23日、7月28日、8月25日、9月22日、10月27日、11月24日 (每月第四週星期六)

時間:
下午 2:45 至晚上 9:15

地點:
香港仔黃竹坑惠福道六號

連結:
有關詳情

2012/11/18

2012年11月份「教友年」主日培育VCD

來跟隨我!(谷1:17) ─ 召叫、共融、使命團體如何從體驗、服務中成長──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 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多年前我曾出任堂區的議會幹事,當年正值堂區成立四十週年的紀念。堂區議會為隆重其事,特別成立了一個籌委會負責籌備和推廣一整年的慶祝活動。在第一次的籌委會議上,委員們都提出了不少慶祝活動的建議,例如聚餐、大旅行、文娛比賽、晚會等等。有一位委員卻提出應舉辦一些信仰培育和愛德服務的活動;他更引用上述的一段聖經,說明耶穌就臨在於所有貧窮和弱小者身上。他相信耶穌更希望我們在弱小者身上認出祂、服務祂。他的建議立刻得到大部份與會者的贊成,結果我們將慶祝活動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聯誼和康樂活動,有綜合晚會、攝影比賽等;第二類則包括信仰培育、關社和愛德服務。大會並通過成立不同的專責小組負責籌備事宜。

一年過去,不少愛德服務和福傳活動,包括探訪露宿者、平安夜醫院報佳音、長者體檢、佈道大會、街頭福傳、探訪老人院和仁愛之家等都順利進行。在檢討和慶祝會上,大家都表示這些活動十分有意義,儘管參與的人數遠比不上參與聯誼活動的數目,但為參加者卻有很深的體會。他們親身體味到耶穌就是那麼近、那麼真實,祂就在他們所接觸的最少的弟兄姊妹當中。此外,因着這次「新」的慶祝方式,為堂區團體帶來活生生的信仰實踐經驗和體會,對愛德和信德有新的發現、新的領會。

一位參與了服務的年輕善會會員分享了她的經歷和感受。她在探訪長者時,接觸了一位獨居的老婆婆。她分享說:「在活動前我們都接受了一些基本探訪長者技巧的訓練。但那位婆婆是說潮州語的,我和她相處了半個多小時,也聽不懂她的說話,只好不斷地點頭回應。到了離開時,我向婆婆說出了我是基督徒,我會為她祈禱,祈求天主祝福她;並期望再次來探訪她。這時我看見她哭了,並不斷向我說:多謝多謝。我心中十分感動,有著依依不捨之情,但也充滿著因愛和分享而帶來的平安和喜樂。我頓時領悟到天國就離我們這麼近 - 何處有仁,何處有愛,天主必常在。這次經驗使我重新反思信仰和生命的問題,究竟甚麼才是生命中最有價值和最值得追求的事情呢?現在我希望可以更善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與身邊的人分享主的平安和喜樂。我也要多謝各位堂區議會幹事無私的奉獻,為我們籌備了這麼多愛德服務的活動。人總是軟弱的,但若有團體的推動、統籌和支持,則可鼓勵更多兄弟姊妹參與愛德服務和明白箇中的意義。」

原來團體的服務不單是天主給我們實踐愛德的機會,也是建立與主、與人更深入的關係的途徑,並藉著服務和經驗的分享,使我們反思生命,反思人與人、人與世界及人與天主的關係,因而使自己的信仰更趨成熟,更能活潑地於生活中流露出來。

反省和建議:

實踐愛德和傳揚福音,是每一位基督徒領受入門聖事後本有的使命,我們是否時常在生活中履行這使命呢?
基督徒團體需要帶領其成員實踐愛德及傳揚福音,這是團體的目標和使命。團體是否在這點上給予成員足夠的培育 及支援?
堂區議會有否為教友提供實踐使命的渠道,例如舉辦福傳活動、關社及愛德服務等?
建議堂區及信友團體除了鼓勵教友們多做福傳和愛德服務的工作外,更應每年最少一次,以團體的名義,參與或自行籌備福傳和愛德服務的活動,並在活動後讓成員彼此分享其中的經歷和感受。

聖經默想:
弟兄相愛之情應當常存。不可忘了款待旅客,曾有人因此於不知不覺中款待了天使。你們應懷念被囚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被囚禁;應懷念受虐待的人,好像你們也親身受了一樣。(希13:1-3)

2012/11/10

2012年11月份「教友年」信仰分享

慕道班導師 - Lucia 區蕙英姊妺
 
多謝劉神父給我一個機會﹐再一次反省自己的信仰﹐及成為慕道班導師的歷程。回想起來﹐這是我一個出谷的過程﹐是我在信仰上的突破。雖然當了那麼多年教友﹐從沒想過會教慕道班﹐因為我不一個喜歡講話的人﹐尤其在團體中﹐我只喜歡聽。
從前總是沾沾自喜──我沒有失落信仰啊!其實只是主日參與感恩祭﹐間中參與堂區活動﹐僅此而已。就算被邀請加入善會﹐總有理由婉拒。

我在天主教學校任教﹐工作上曾遇到很大的沖擊﹐記得在幾乎兩年的折騰中﹐焦慮中﹐每晚半夜會突然驚醒﹐恐懼第二天的來臨﹐恐懼在工作中要受的磨爛﹐每天都像驚弓之鳥。當中問了天主許多為什麼﹐為什麼教友的教育工作者會是這樣的、這是怎麼樣的教友﹖怎麼樣的教會﹖天主教教育又是什麼﹖‥‥﹐甚至問為什麼人的私慾、權力會讓人和事變得如此醜惡‥‥等﹐原來我對教會、信友有期望﹐當中沮喪之情別人又如何能理解呢﹖這是沒有答案的問題。

反省下來﹐發覺不要問為什麼﹐而是問這是什麼﹖原來這個谷底是我的另一個出谷﹐在祈禱中靠着天主的恩寵、聖神的助佑、聖母聖若瑟的陪伴﹐當中當然不乏家人的支持﹐我跨過低谷﹐沒有了天主﹐今天在這裡跟大家分享的可能不是我。

事情告一段落後﹐我毅然報讀教理班﹐這是我的第一個突破﹐最初目的只是想增值自己﹐學一些新方法去教導學生﹐沒想過教慕道班。誰知畢業後﹐竟被堂區修女游說﹐在堂區教青少年慕道班。當初有點不知所措。因為我不是一個善于辭令的人﹐又是一個慢熱的人。如何去教呢﹖我能嗎﹖天主又在捉弄我嗎﹖由於修女的誠意﹐答應試試﹐事實上真的感謝天主揀選了我。同事們、朋友們知道我教慕道班﹐都關心地問:你花那多時間、體力﹐既工作又教慕道班﹐能應付嗎﹖我告訴他們﹐在過程中﹐縱然有沮喪的時候﹐然而也有甘飴的時刻﹐那就是從自己的不足中學習彼此接納、共融、放下 ──我體會到只有空虛自己﹐才能接納他人﹐這是很大的得著。真的﹐神貧的人是有福的。(瑪5:3a)

到了今天我已當了18年傳道員﹐正正是耶穌在路加福音18章27節所說的「在人不可能的﹐在天主是可能的。」所謂「自墮網中」18年﹐不算短﹐但比起堂區有些傳道員﹐如梁姑娘﹐18年又算什麼一回事﹐真的佩服她﹐也感覺到神父和慕道團對她的尊重。於是我想起厄厘亞先知對寡婦說:「天主這樣說:『直到上主使雨落在這地上的那一天﹐缸裡的麵﹐決不會用完﹐罐裡的油﹐也決不會少。』(列上17:14)」。

天主給我們自由﹐讓我們回應﹐如果願意﹐我們所需的將不虞匱乏﹐甚至百倍賞報(瑪19:29)﹐這是很好的見証。 我們白白得來的﹐白白分施。(瑪10:8b)這句話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這點也是我在當傳道員的過程中體驗到的﹐堂區主保聖保祿宗徒在格林多人前書這樣說過:「我若傳福音沒有甚麼值得誇耀的‥‥﹐我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格前9:16)。這當然是個人選擇﹐上主沒有要求我們如何回應。不過﹐提到傳福音﹐人人都說難﹐這個也是我最初的信念﹐因為福傳﹐沒有靈丹妙藥﹐可幸有天主的引領﹐聖神的助佑﹐原來不用那麼害怕的。(伯前4:7──將你們的一切掛慮都託給祂﹐因為祂必關照你們。)

不傳福音是不是有禍我可不知道﹐但傳福音有幾多福我卻感受良多。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為教慕道班﹐裝備自己﹐我參加不同類型的信仰培育課程、靈修課程、人格成長課程‥‥﹐從中原來最得益的反而是我自己。若不是作為慕道班導師﹐我會否這樣選擇﹐是未知數。

其實與其說引領慕道者認識信仰﹐倒不如說在接觸不同慕道者追尋信仰的歷程上﹐我完全感受到上主所說的每個人是獨特的。從他們的生活經驗、體驗、他們的改變﹐歸依﹐反而豐富了我的信仰、豐富了我的生命。所以﹐更好地說是他們不斷的助我深化信仰﹐助我成長。每次在他們領洗的時刻﹐給我的那一份觸動、那份熱淚盈眶的喜悅﹐又豈是別人所能體會的呢﹖

實際上﹐作為慕道班導師的我﹐不是失去、付出多少時間、精力﹐而是我得到的不是任何升斗可量的恩寵:信仰紥根、人變積極、平和‥‥。是以我經常提醒自己﹐只要依賴上主﹐那麼有甚麼值得擔心的呢!因為離了上主﹐人便一無所能。

上主﹐你從永遠就是我的依靠﹐願主的恩寵常在!主佑!

2012/11/04

普世救恩

「究竟天主教徒死後是否一定可以上天堂,而非天主教徒就一定不能呢?」梵二文獻《教會憲章》對這些問題,提供了確切的答案:得救的惟一中保和途徑就是基督,所以一個人如果明知天主藉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天主公教為得救必經之路,而不願加入,或不願在教會內堅持到底,即不堅守愛德、身在教內而心在教外,那麼,教會認為他的得救存有困難,最終要看天主的意願了。然而,那些非因自己的過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會的人,卻誠心尋求天主,並按照良心的指示,去度直正良善的生活,教會按照天主的啟示,認為他們是可以得救的!
天主是愛,「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不過每個人得救的途徑未必是相同的。在《瑪竇福音》第25章所記載的公審判中,當耶穌基督光榮再來時,祂會以愛作為公審判的準則,如牧羊人分開綿羊和山羊般,將義人和惡人分開,並給義人永生及惡人永罰。十一月為煉靈月,我們要特別為在煉獄中的亡者向天主祈禱,希望他們能早日煉淨完自己的靈魂,上天堂永享福樂
也許有些人會疑惑:既然做好人也可得救,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受洗成為基督徒呢?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做好人固然重要,但能夠認識生命的主宰,回應祂的邀請,與祂建立一份親密的關係是很重要的。更何況人在罪惡的氛圍下,容易軟弱跌倒,單憑自己的良心去生活,有時未必清晰可靠,但受洗歸於基督之後,卻可按照天主的旨意、基督的教訓、福音的精神和教會的訓導,作為絕對明確的指引,真真正正過一個聖善而充滿愛的生活。就正如《天主教教理》所述:教會是至公的,宣講完整的信仰,擁有和施行圓滿的得救方法!

耶穌明白我們的需要,但不願意我們因為得救的問題而感到困擾,因此當人問祂「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時,祂只回答說:「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罷!」(路13:22-24)。由此可知,基督徒首要做的,就是活好現世的生命,按照天主的聖意、基督的訓示和信望愛的精神,走成聖的道路!

2012/10/27

聖母之夜祈禱音樂會

日期:  2012年10月27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6:00-7:00

地點:   本堂地下禮堂

演出單位: 九龍華仁書院、德蘭中學、油麻地天主教小學 (東莞街) 等

費用:  全免,歡迎各位教友出席欣賞,共讚主恩

 
 
 

 

全球華人教友職務交流大會

日期: 2012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六至四)

地點: 長洲明暉營
主題:「從職務到見証 – 活出基督的光」
主辦: 教友年專責小組
連結有關詳情

內容: 邀請全球華人天主教團體派代表出席,交流及分享在各自團體內實踐教友職務的實況及經驗。
本港代表由堂區主任司鐸推薦,除了參與交流會外,還負責接待海外的參加者,及包括:一晚的住宿於接待家庭、陪同出席所屬堂區歡迎會、陪同出席在明暉營的四天交流會、於十一月下旬赴海外回訪 (所接待的代表的團體) 作交流、十二月在「教友年閉幕禮」中作分享。

本港代表須於5月至10月期間接受6次的培育活動,以作準備。
地點:聖博德堂 (樂富)
時間:下午2:30 – 5:00
日期及主題
1.  5月20日(星期日)
     - 介紹大會主題、內容、香港代表互相認識
2.  6月24日(星期日)
     - 培育講座 – 主題「『牧職』的概念,『牧職』於今天的重要性」
     - 主講:楊玉蓮博士
     - 此為公開講座,歡迎所有教友參加
3.  7月8日(星期日)
     - 接待家庭及接待堂區代表聚會,簡介接待細則
4.  7月22日(星期日)
     - 培育講座 – 主題「認識香港教區及社會(一)」
     - 從歷史進路看天主教教會與香港社會的關係,先看傳教士的經驗,再以教區的角度回應
     - 主講:田英傑神父,回應:夏其龍神父
     - 歡迎所有教友參加。
5.  8月26日(星期日)
     - 培育講座 – 主題「認識香港教區及社會(二)」
     - 著眼今天,教會應如何回應香港的社會現況?
     - 講者從牧民、社會服務及教育等角度分享其於前線工作中的反思,再以社會學角度作綜合回應
     - 主講:方敏生女士、教育事務處代表、正委會陳麗娜女士,回應:陳滿鴻神父
6.  10月7日(星期日)
     - 香港代表最後聚會
     - 地點:聖安德肋堂 (將軍澳)

2012/10/21

2012年10月份「教友年」主日培育VCD

來跟隨我!(谷1:17) ─ 召叫、共融、使命

團體服務的意義──

假若耶穌今天出現在你的跟前,問你說:「你愛我嗎?」我相信大部份基督徒都會答:「主,是的,你知道我愛你。」在我們日常忙碌的生活中又如何表達和生活出這份對主耶穌的愛呢?

耶穌清楚說出:「如果你們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若14:15)耶穌的命令就是「愛上主你的天主,愛近人如你自己。」(瑪22: 37-38)。這就是一切法律和誡命的基礎和總綱,更是通往永生的途徑。在福音中,耶穌曾以「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故事說明了愛主和愛近人的彼此關係(路10:25-37)。在最後晚餐中,耶穌鄭重吩咐門徒們要彼此相愛,如同他愛了他們一樣,他更以具體的行動和榜樣表達出這種謙遜的愛人精神 - 就是為門徒們洗腳。耶穌這樣做,目的是要我們學習他的榜樣彼此服務(若13:1-17)。耶穌在加爾瓦略山上十字架的祭獻,流露了這種上愛天主、下愛世人的情懷的最高峰。

那麼「誰是我的近人」呢?耶穌在福音中多次提及,我們身邊有需要我們幫助、憐憫、關心的人就是我們的近人。

「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31-46),這是耶穌將來光榮再來時施行審判的標準。 「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若一4:20)正如德蘭修女所說:「愛必須付諸行動,而具體的行動就是服務。」綜合以上所言,我們可以說,無論是在個人或團體的層面,基督徒服務的基礎就是愛德。愛德一方面是天主的恩典、聖神的禮物,因天主本身就是愛。另一方面,愛德和服務也是天主給我們的召叫,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天主的實際回應。藉愛德和服務,我們與主與人的共融和關係得以加深,並以實際的行動表達出來,成為耶穌基督真正的繼承人 - 他所愛的門徒。

從耶穌的時代開始,基督徒的生活和服務就有著團體的幅度。耶穌召叫了他的門徒成為一個團體,與他一起生活,學習他的真理,並接受他的派遣。耶穌就曾派遣七十二個門徒,兩個兩個的出去工作(路10:1-12)。透過團體的工作和參與,成員們學習彼此相處和合作、互相代禱、互補長短、各司其職,使工作更見成效,並符合團體的目標,成員個人亦得以成長和發展。此外,基督徒很早就明白到他們的工作和服務並不是出於個人的事業,而是接受了(教會)團體的派遣,去完成耶穌所賦予團體的使命。就如保祿和巴爾納伯第一次出外傳教前,首先接受了團體的祈禱和覆手(宗13:3),工作完成後也向團體滙報工作的成果(宗14:27)。

此外,服務能磨練我們,使我們學習謙遜,明白人性的軟弱,從而使我們的觸覺更為開放和敏銳,更能憐憫和體恤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藉著分享天主的愛,我們得以存留在祂的共融和愛內,預嘗天國的喜樂,靈性的生命亦得以成長。與此同時,聖保祿宗徒曾提醒我們:愛不求已益(格前13:5),因此基督徒的服務也必須紮實地以榮主救靈為目標,並擺脫追逐個人的利益和炫耀的誘惑。何處有仁,何處有愛,天主必常在,願光榮歸於我們的天主。

反省
  • 我是否有參與堂區/信仰團體的服務?
  • 我們做團體的服務時,能否懷着基督的情懷和謙誠的態度去關心、服侍有需要的人?

聖經默想
  • 「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13:34-35)
  • 「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罷!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罷!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裏,你們來探望了我。」(瑪25:34-36)

2012/10/14

2012年10月份「教友年」信仰分享

主日學導師- May

劉神父,各位兄弟姊妹,你們好。

首先多謝神父及堂區給我一個機會,在這裡同大家分享。我是主日學導師 MAY,我有一仔一女,他們都是這裡主日學學生

記得最初入慕道班,第一堂上課時,導師講的是「撒種的比喻」,相信在座大部分的人,都應該知道是說明什麼;大致上是說:有人撒種,有些種子撒在路旁,被踐踏或被飛鳥吃了。有些種子撒在石頭上,乾涸了,有些落在荊棘上,同荊棘一齊成長,死了。有些種子落在好地上,開花百倍

我這粒小種子,在最初的時候是落在石頭上,又唔返感恩祭,又沒有多讀聖經,漸漸地,我對天主的說話日漸忘記了。幸好,我的好朋友就忠告我,如果我長此下去,我便會脫離天主,而我的仔女,再唔可以受天主的祝福了;她邀請我參加一些善會,多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和讀經,一定會對我在信仰上有很大的幫助

於是,我開始尋找有關善會的資料,看看那個善會較適合我,但我總有千個理由不想參加, 最終都是不了了之,但在年多前的五月,有一位主日學導師邀請我成為導師。我告訴她我要時間考慮,當晚,我祈禱問主是否派遣我做此份工作,如果是的話,就要提示我。

兩星期過去,完全沒有主的提示,而這位導師好像忘記了這事,亦沒有再問我;在最後限期前一晚,我再次祈禱,第二天早上,這位主日學導師見到我,第一時間上前問我的決定,我馬上答應了!

做了導師已一年多了,人變得更開心,而在教導學生時,同時亦教導自己,雖然有些道理看似很簡單,但在實行時確實不易,在日常生活裡,當遇上問題,亦會將在聖經上的道理溶入問題裡,發脾氣的次數少了,與家人關係改善了;除此之外,我發現做了導師後,在教導兒女時,容易了很多;現在上主日學及感恩祭已是我們一家人星期日必做的事。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我會多些祈禱,祈求主賜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在,我這粒小種子正在發芽,在我的旁邊,有很多很多樹苗和大樹陪伴我和鼓勵我,而我的信仰路上已經不再寂寞了,因為至少有主及你們與我同在,主佑各位!

2012/10/07

為基督作見証

「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1:8)本年1021為教區傳教節,提醒我們作為教友,要偕同耶穌基督的淨配,即「教會」,向未有信仰的人傳揚福音,讓更多羊群認識天主,加入耶穌基督愛的羊棧。
 
《天主教教理》告訴我們,「教會」是指天主以聖言所召集的會眾,他們透過信德和洗禮,承接了舊約時代蒙召的以色列選民,成為新約時代的「天主子民」和「屬於主的會眾」。天主子民在「一主一信一洗」(弗4:5)的基礎上,以天主父為根源,以耶穌基督為元首,以天主子女的尊嚴和自由為其標誌,以愛的新誡命為其法律,以成為地鹽世光為其使命,並以那「已在地上開展但未圓滿」(already but not yet)的天國為其終向。

教會在1965年梵二時所頒佈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中表明,教會一面檢討時代局勢,一面在福音神光下,替人類解釋真理,並以適合各時代的方式,解答人們永久的疑問,即現世及來生的意義,和今生與來世間的關係;這正是教會的傳教責任之一。教會在另一份梵二文獻《教會憲章》裡,進一步勸勉教友,要對世界作主耶穌復活與生命的見證人,以及生活天主的標記。教友應拿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向世界散佈主在福音中稱為真福者的精神,就是貧窮、良善及愛好和平的精神(參閱瑪5:3-9),以幫助自己履行先知、司祭和君王這三重職務。
 
教友要為基督作有力的見証,必須先學習《教友傳教法令》中所述,平時要做好神修工夫,與基督的生命緊密結合,來加強信望愛三德。教友應以興奮歡悅的心情,在聖德上進步,以智慧與容忍去克服困難,就正如聖保祿宗徒所說:「你們無論作什麼,或在言語上、或在行為上,一切都該因主耶穌的名而做,藉着祂感謝天主父!」(哥3:17

2012/09/30

靈修日一、二、三

內容:  認識梵二後三位教會女聖師,對香港教徒的啟示

1.  日期:  2012年4月29日(主日) 
     主題:  聖女加大肋納(1970年)
                   St. Catherine of Siena

     地點:  青衣聖多默宗徒堂
2.  日期:  2012年7月8日(主日)
     主題:  聖女大德蘭(1970年)
                   St. Teresa of Avila
     地點:  北角聖猶達堂

3.  日期:  2012年9月30日(主日)
     主題:  聖女小德蘭(1997年)
                   St. Teresa of Lisicus
     地點:  太子道聖德肋撒堂

時間
:  下午2:30至6:30
2:30 - 3:30  介紹女聖師的歷史背景及宗教生活
3:30 - 4:30  個人反省及默禱
4:30 - 5:30  公開分享及問答時間
5:30 - 6:30  詠唱晚課

主講
:  陳志明副主教
帶領祈禱:  一群曾在法國泰澤團體曾作長期生活體驗的年青人
連結:  有關詳情

2012/09/24

「教友年」通訊(第九期)

在2011 年的《復活節牧函》中, 湯漢樞機宣佈將「教友年」延長至2012 年12 月31 日的同時,亦提醒所有教友要建立信仰團體生活,強調要有團體的精神及氛圍。教友在團體裡,要怎樣回應天主給我們的恩寵?

詳情大家可於網上下載本期教友年通訊閱覽!

2012/09/23

怎樣說話減低家人扯火的機會?

講者:謝有雄兄弟(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幹事)

時間
:2012年9月23日(主日)上午11:30至下午1:30

地點
:九龍油麻地東莞街41號聖保祿堂地下禮堂

對象
:全港教友

費用
:全免

合辦
:聖保祿堂.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

內容:縱然講者無心,某些說話也可不自覺地令對方〈包括配偶、子女、親友......〉立即堅起圍牆,甚至準備反抗。我們將介紹 I Message,透過示範、即場練習,幫助參加者認清這類陷阱,並掌握一些既易用又實用的溝通技巧。


2012年9月份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介紹及信仰分享

幹事:Michael謝有雄兄弟
 

2012/09/16

2012年9月份「教友年」主日培育VCD

來跟隨我!(谷1:17) ─ 召叫、共融、使命

何在團體中分享信仰生活──


團體的分享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整合的重要元素,也是一個有效的途徑。信仰團體分享的可貴之處就是成員不單分享其生活經驗,同時也以聖言為基礎,學習耶穌基督的教導,檢視個人的生活,並且分享在生活中實踐信仰的體驗。透過團體成員真誠開放的分享,彼此學習、提點,互相支持、彼此代禱。

透過分享,使我們體驗到即使是荊棘滿途或是枯燥呆板的生活,當中也有天主的臨在和祝福。
 
基督徒分享的基本守則
  • 建立感情和信任:團體中能作真誠的分享,首要的條件是相互之間的深厚感情和信任。因此,聚會以外的交往和活動,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團友有喜慶時一同慶祝,有困擾時加以慰問、互相代禱,有教區或堂區的活動時,一同參與等等,都能建立成員之間的感情和互信,對聚會時的分享有極大的幫助。
  • 坦誠的分享:在分享時,成員不單只分享客觀的,更分享我們的真實經驗、價值取向、個人反省和感受;即使可能得不到別人的認同,也願意放膽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
  • 暢通無阻的溝通:成員的發言,要精簡握要,不要長篇大論;要給每人發言的機會。分享是自由的,不要強迫,可以邀請和鼓勵成員發言,但不要使沉默寡言的成員感到壓力。最理想的是多人分享,但每次要簡短,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發言。
  • 專心聆聽和接納:分享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除了分享者外,也要有聆聽者。成員的專心聆聽表示對分享者的尊重和關心,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聆聽者更要以同理心去了解分享者的內心感受,以愛心接納每人的優點和缺點,千萬不要懷着:「我的分享才是最好的」心態。
  • 接受「和而不同」:在團體中,成員間彼此的意見和作風不同是難免的事,大家要珍惜彼此的不同,相信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天主為每人的救恩計劃也是「度身訂造」的。透過分享,讓我們發現那位在背後照顧著我們的天主。而天主聖三的愛,正正在團體的不同與共融之中流露出來。
  • 信賴聖神的引導:在虔誠的祈禱和真誠的分享中,我們相信聖神已將聖言放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彼此分享快樂、分擔痛苦,接納大家的缺點。由於彼此的認識和接納,我們成為一個互相肯定的團體,在其中我們找到自己的尊嚴及價值,使能堅強地活出一個有聖神寓居在其中的真我。
反省:
  • 在團體的分享中,我是否常常喋喋不休地霸佔著聚會的發言時間?還是喜歡另一極端──時常默不作聲?
  • 別人發言時,我是否在專心聆聽?還是在心裡盤算著自己的講辭、心急地等待著自己的發言?
  • 在分享中,我是否不時與意見不同的團友爭辯?我是否能真心的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包括性格、對事情的判斷、價值取向、做事的作風等等?是否真心視每一位團體中的成員為兄弟姊妹?
聖經默想: 
  • 行動務要與你們所受的寵召相稱,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弗4:1b-3)
  • 應與喜樂的一同喜樂,與哭泣的一同哭泣。(羅12:15)
  • 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因為你們用什麼來判斷,你們也要受什麼判斷。(哥7:1-2a)
  • 一切壞話都不可出於你們的口;但看事情的需要,說造就人的話,叫聽眾獲得益處。(弗4:29)
  • 未聽而先答,實愚昧可恥。(箴18:13)
參考資料:教區教友培育辦事處出版,《如何開始信仰小團體》;徐錦堯、張家興著,《建設小團體─基基團聚會手冊(上)》

2012/09/08

2012年9月份「教友年」信仰分享

齊家運動家庭 - Paul
神父、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您們好:

當我答應為教友年做信仰分享的時候,我就想應該和大家分享什麽呢?回顧自己四十多年的信仰生活,在不同年紀和人生階段裡,對信仰都有不同的體會和歷練,有些時候會很積極參與堂區善會、信仰小團體或一些靈修活動,有些時候卻因工作、家庭或其他的關係會選擇做一個比較被動和冷淡的基督徒,但是我發覺無論在我信仰的低潮或高潮的時候,我都會堅持每個主日到聖堂參與彌撒(即是現在教會所稱的感恩祭”) ,在我來說,彌撒已變成我和耶稣基督每星期的約會。

還記得從小學開始,我的母親每個主日都會帶我去參與彌撒,之後還讓我參加了輔祭會,增加了我參與彌撒的機會,我亦覺得在彌撒裡和天主更加接近。因為我是輔祭會的新丁和我的堂區就在我就讀的中學內,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會被派負責早上七時半和八時的平日彌撒,有時候一星期五天都要幫忙輔彌撒,甚至乎連續兩節彌撒。久而久之,在七年的中學生活裡,我的信仰就是這樣從心裡紮根起來。我還有機會參與一些特別的彌撒,例如,嬰兒領洗彌撒、開學及結業彌撒、婚配彌撒和追思彌撒,見證了信仰在人生不同階段的意義。

而我最難忘的彌撒當然是我和太太的婚配彌撒,在天主安排下,我和太太在大學的天主教同學會認識,經過多年的考驗,最終能在天主的見證和祝福下結成夫婦組織一個新家庭。現在有了小朋友,我們仍堅持每個主日到聖堂參與彌撒,希望能從小培養他的信仰。最近,我們一家人參加了堂區在長洲舉辦的歷奇營,居然那麽巧合大會請了陳鴻基神父主持主日彌撒,而陳神父正是十七年前為我們主持婚配彌撒的神父,在十七年後,我和太太帶着我們的小朋友又能再次參與陳神父主持的彌撒,對我和太太真的很有意義,天主的安排真是十分奇妙。

除此之外,彌撒亦能使我體驗到我們教會的普世性,我和太太曾在英國居住了五年,搬過三個地方,幸好在每個地方附近都有天主教堂,我們仍然可以每個主日去參與彌撒,使身在異鄉的我們仍能與其他地方的兄弟姊妹分享同一的信仰。還記得去年我們一家人到美國洛杉旅行,我們住的酒店就在廸士尼樂園附近,有一個星期六晚上,當我駕車停在一個燈位等候時,我突然望向我的左邊,居然是一間天主教堂而且在我們住的酒店斜對面,我想明天碰巧是主日,一定是天主提醒我們要去參與主日彌撒。於是我和太太決定先參與早上的主日彌撒,才到廸士尼玩。雖然不同地方的言語和習慣都有所不同,但是彌撒的禮儀則大致相同,我們都是分享同一聖體、同一信仰。

所以我覺得彌撒在我信仰的成長過程裡,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亦想藉着這個機會勉勵各位兄弟姊妹要保持每個主日參與彌撒,和耶稣基督見面。主佑!

2012/09/02

善牧耶穌基督是最高導師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瑪17:5)善牧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6),是我們最高的導師。祂一生以言以行,給我們宣講了許多教訓,例如:我們要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愛近人如同自己(路10:27)、我們要寬恕別人七十個七次(瑪18:22)和愛護弱小弟兄(瑪25:40)。

今年9月23日「教育日」的主題為「善牧的愛:忠貞與犧牲」,提醒我們基督忠誠地照料天父交託的每一位門徒,關心他們的需要和靈性上的成長,並不辭勞苦地尋羊歸棧。基督為了完成使命,甘願犧牲,奉獻自己成為贖罪羔羊。祂更要求我們忠於善牧的召叫,樂意為召叫而犧牲,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都不忘自己也可成為善牧,甘願為主奉獻自己,獻出無條件的愛。

最近社會上熱烈地討論「國民教育」這個課題,其實我們應該要以耶穌基督這位善牧的教訓和行為去作出反省和回應。耶穌基督是一個愛自己民族的人,但對於不公義和不合理的政權,他不曾茍同,甚至作出公開的反對和指責。故此,耶穌就曾對挑戰他的法利塞人和黑落德黨人說:「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谷12:17)耶穌基督向世人宣講的核心,其實不在建立一個地上的民族,而是要建立天國,即一個超越所有民族、所有國家、充滿正義、仁愛、和平和寬恕的理想國度。在天國裡,天主是唯一的君王,我們可以分享祂的愛,並跟其他人不分彼此,以愛相待。

教會在《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七十五條亦清楚說明,國民慷慨而忠實地愛護祖國,不得心地狹隘,卻應同時注意整個人類的福利。信友應以身作則,表現他們對公共福利的責任感與服務精神,並以誠實、公平、仁愛和勇毅,獻身於公共福利。

就讓我們時刻以善牧耶穌基督作為最高的導師,以祂的教導作為生活的指引,讓我們的生活和社會發展,都能符合天主的聖意,並能充滿信望愛的精神!

2012/08/19

2012年8月份「教友年」主日培育VCD

來跟隨我!(谷1:17) ─ 召叫、共融、使命
在生活中發現天主 - 團體的分享 ─

以下是一位新教友領洗後在堂區一個善會的分享:「未領洗前,我因要帶孩子上主日學,所以參加了主日學家長分享聚會。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團體,因為在這裏,我可以分享生活中的喜樂與擔憂。每次聚會分享時,我的內心都會感到很大的支持。可是,我總覺得有點欠缺,你們所提及的耶穌基督、聖神等等,我都不太認識。於是我去參加慕道班,希望能學習和認識這宗教。今天,我終於像你們一樣,成為天主鍾愛的子女,明白到你們以往所分享的一切;我能夠成為你們真正的兄弟姊妹,真的很興奮、很高興!」這個例子讓我們明白到,團體之中的生活分享,是可以幫助人找到天主的。
 
耶穌降生成人,就是叫我們在生活中發現和找到天主。耶穌在世時所召叫的,不是個別的個體,而是一個以十二宗徒為核心的小團體。耶穌把他們召集在一起,與他們共同生活,同飲共食;在團體生活之中進一步深入認識耶穌基督,及他所啟示的天父。這個明認耶穌基督是主的團體就是教會。
 
今時今日,教會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團體,信友要感受到教會的團體感,並非單靠參與主日感恩祭可以做到。故此「信仰小團體」有其存在的必要,因為信仰小團體除了具有初期
教會團體的特質之外,它的人數比較少,成員之間易於分享和交流,彼此關係密切,能幫助成員建立緊密的和內在的聯繫,像昔日門徒一樣,在團體生活之中認識基督、找到天主。
信仰小團體的相聚,除了有聖言、靈修和祈禱的幅度外,生活的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聚會中,成員透過言語分享在信仰生活中的喜與悲、得與失。真誠和有深度的分享使成員的信仰生活更趨成熟,因為當成員分享生活的體驗時,就是幫助彼此在生命中去發現天主的臨在,使能更有力量去活好基督徒的生活。
近代教會著名的靈修作家盧雲神父在其著作《你能飲這杯嗎?》中,曾談及團體與生活分享的重要關係。他指出我們常有隱藏自己生命的傾向,尤其當我們自覺生活很灰暗的時候,羞愧和罪惡感使我們不敢讓他人知道我們在過怎樣的生活。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渴望被理解、被關懷、被接納,我們不想獨自承受生活中的悲苦。這種矛盾心理往往成為與人交往的張力:一方面渴望可以向人傾訴痛苦,而另一方面則害怕讓人知道自己的軟弱;究竟這個人或這群人是否值得信賴,讓我可親密地被了解而不被傷害呢?

信仰小團體中的生活分享最珍貴之處,就是成員彼此以兄弟姊妹之情相待,互相傾訴隱藏在心靈深處的情感,包括一切軟弱、憂傷和喜悅。在分享的過程中,互相關懷,彼此信任和接納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使成員放心大膽,無懼無畏地表達自己,流露最真的我。在分享的過程中,不單自己感受到團體的關心和支持,團體成員也得到鼓舞。就在這愛和共融之中,團體成員重新發現天主的慈愛。然而,在團體的互信基礎下,每人必須把在團體所聽到的分享保密,不要隨意的向他人說。

當然,要在團體中帶動有深度的分享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成員間真誠的交付,在歲月中培養真摯的情誼,天主就是在這共融的團體中與我們同在。我們應為此而努力!

反省
  • 在信仰生活中,你曾否與別人分享內心的感受?如果沒有,是甚麼阻礙著你呢?當中最大的困難是甚麼?
  • 如曾與別人分享你內心感受,其中的得着是甚麼:感受到被關懷、互相扶持及鼓勵、發現天主與你們同在?
  • 你有否參與信仰團體,在開放而自然的團體氛圍下,敞開心靈,流露自我,彼此分享?
聖經默想
  • 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18:16)
  • 要讓基督的話充分地存在你們內,以各種智慧彼此教導規勸,以聖詠、詩詞和屬神的歌曲在我們心內,懷著感恩之情,歌頌天主。(哥3:16)